2011/12/5(一) 主持人:傳佳
http://img.pick52.cn/bin-may/dir-dgq/poster.jpg
影片簡介
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hdbih/post/1263358342
位於非洲的坦桑尼亞興起外銷魚到歐洲的好生意,但是其人民卻同時處於一個極度貧窮的悲慘境況。導演Hubert Sauper利用達爾文的惡夢(Darwin’s Nightmare)來探索這些人們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生意人的生活。大約在1960年代,有人將尼羅河鱸魚引入維多利亞湖,造成此湖生態嚴重的破壞。尼羅河鱸魚這種補食者,將湖中幾乎所有的生物吃掉。鱸魚愈長愈大,其所做成的魚排成為歐洲食客的重要食物。然而僅有極少數的當地人因為此生意而能享有舒適的生活。漁夫以及其他在危險情境工作的人們,僅僅得到可以溫飽的薪水,經常無法支持其家庭的生活。兒童在街道上生活、搶食物,女孩則成為娼妓,去服務帶來武器的飛行員。歐洲人帶走魚排,運來武器,留下了腐臭的魚頭與魚骨頭;而當地人則消費不起這些魚。疾病與貧窮蔓延,湖泊的生態嚴重敗壞,因為原來吃海藻與垃圾的小魚已經不存在了,以致無法維持湖泊的純淨。 Josh Ralske
出席者
傳佳 永暉 庭光 博仁 詠文 雅淇 正安 小蔡宜庭 昶欣 呼嚕 小妞
影片後的討論
照上次慣例,大家先給了自己的評分,有高有低平均三顆星。傳佳給了五分,而我只給兩分,傳佳說裡面有點到很多很多議題有被點出,很精彩,可是很多我沒有看到(天音:打瞌睡),我想畢竟有很多東西自己還不懂或是未曾關注過,所以很難在腦中連結不同元素間的關鍵,而導致會覺得零散而難以整理出頭緒,結論是,還是要稍微先做點功課,起碼要知道坦尚尼亞的背景,像是經濟產業、殖民、政府在當地扮演的角色…。
片中的議題:毒品、鱸魚、戰爭、政府貪汙(很弔詭,片中訪問了很多人,可是完全沒有政府出現)、愛滋、漁業發展(即將浩劫?)…,此部分請傳佳永暉補充好了。片中呈現的生態問題較少,主要是以鱸魚作為背景,描繪鱸魚出現後的種種現象,來自不同區域的村民聚集到維多力亞湖岸,生計圍繞著鱸魚產業,從上游的漁業、工廠加工剝削,鱸魚研究院的保全(前軍人),到下游處理魚骨的婦人,然而真正能供給民眾的糧食產業(稻、雜糧等)反而沒有出現在片中,只有鱸魚工廠老闆提到糧產沒有增加,但乾旱使糧價越來越高。此外,還有總是空機來滿載回去的航空運輸業,以及沒有安全保障的飛行員女朋友們。聚集之後,亦會產生其他的問題,不同族群匯集到同一地區是否會產生摩擦,且相應的教育、衛生設施沒有被建立。
所以在鱸魚來到之前呢?是否是自給自足的部落?原本是不是有更多樣的產業?生活有比現在好嗎?
而社群被納入全球化後,強的更強,弱的更弱,自給自足被打破,貧富差距拉大,資源不斷輸出,但資源價值和價格不對等。正常的全球化:讓一部分先富起來,富國政府再做出回饋拉起窮國。但政府力實際上又被富人掌握,而又不大發慈悲來回饋(反全球化)。大尺度下看一個國家好像是正常,有各自的經濟成長,但若微觀到國家內部則會有明顯的資源分配不均。全球化有它的問題所在,那全球化可以保留的是什麼?有沒有可能走出全球化?像是古巴(本來就在全球化之外)、拉美(最近走向小國彼此合作的模式)、合樸(社區支持型農業)。
然而退出在非洲似乎有困難,一是殖民背景較為複雜,且國家內部族群複雜,二是資方掌握了國家內部主要運輸的能力(各產業間聯繫弱),貿易的主導權在他國手中。且政府力太弱(多為軍閥分布),無地位和能力要求外力回饋。此外,當地亦無有組織性的團體,片中呈現的教會比較像是一種心靈上的麻醉,而無實際改變的力量。永暉聯想類比到台灣加入WTO後亦有類似的困境,種的東西變成一定要賣出去才能賺錢,而且無關稅保護下被迫一定要跟他國低價品(政府補助…等)競爭。
戰爭面:研究院的保全平日就像是一個和藹愛小孩的的好爸爸,但仍語出驚人說:有戰爭比較好,能當兵吃得好穿得好,我們也不怕死亡。(我只取大概的意思)…可能對戰爭習以為常,甚至當兵能賺得錢可以活好幾年,死亡若可以換來家人更好的生活,何樂而不為?
漁業:湖中現在原本的淡水魚只剩一點點,為何鱸魚還能如此繁盛?要吃什麼?回答是,也快要瀕臨平衡崩潰的邊緣,到時候就連鱸魚都餓死,只剩下小蝦和小蚯蚓。
時間太趕,沒有做太多分享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咕嚕咕嚕嘎嘎嘎
這次腦洞記得的不多
感謝雅淇的紀錄和所有來的人
覺得最後在總圖外面走廊圍圈討論很囂張但好溫馨
記錄/小妞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